这两天,一份网传的截图火起来了,因为这与房地产大势相违背,所以很容易火。
虽然不知道真假,但是却代表了很多人的愿望。
我们可以看到,在这份截图中,提到了桂林召开紧急会议,但是并未透露主管单位,是故意省去还是什么,不得而知。
是中介和开发商炒作还是地方行为?
但这份截图很明显针对最先展开降价促销活动的恒大和碧桂园,声明中坚决抵制恶性扰乱市场、恶意降低抛售行为。
会上点名严肃批评了碧桂园,碧桂园区域执行总裁还在会上代表企业作了道歉。
这份声明不知真假,但是语句有点不通,姑且认为这是事实,那么房企降价为何这么难呢?
这倒好理解,地方确实有这种保护房价的冲动。但是在国家三番五次强调房住不炒和调控不会放松的背景下,地方还敢这样?
如果是假,定会澄清,如果是真,或许被叫停或许会有官方说法。
想当初今年恩施房协一纸《关于稳定恩施房地产市场价格预警的通知》同样引起强烈反响。
后来房协解释说,“房价不能大涨,也不能大跌。涨幅和跌幅都要控制,才能保持(房地产)平稳发展。”尽管如此,还是会引起保护高房价的认知。
无独有偶,今年年初,江西赣县区向房企发布了一份名为“停止特价房销售”的文件。
文件要求,房企停止低于申报价格的“特价房”销售。出台“止跌令”的城市并非赣县一个。
之前不久就有安徽合肥降价被当地叫停的消息。
分析人士普遍认为,在市场下行期,“托底式稳定”的做法还将继续出现。
果不其然,这种托底式稳定总是此起彼伏,挑战着国家调控的底线。
辩证来看,地方声明也没错,防止房价大涨大跌倒是与国家政策相适应,但是初衷却并非如此。
这样做的结果是,不少人巴不得出现这样的情况,他们就可以大肆炒作,“你看吧,房价不允许降吧!”这自然对稳定房价没有好处,还会给市场房价上涨的预期。
不可否认,一些地方依然没有摆脱房地产思维,希望继续通过卖地来实现财政目的。
怕就怕“稳定”成了挡箭牌,按理说稳定没错,但很容易误导市场和购房者。
不管初衷到底是不是真维护房价还是真稳定房价,这个时候是敏感时期,正是国家三番五次强调要摆脱房地产思维时候。
国家对房地产的态度就很明确,既不希望过热,也不希望过冷,从来也不会说要将房地产一脚踢开。
如果以禁止降价作为稳定人心的手段,无疑会助长购房者的投机心理,形成一个恶性循环,更给当地开发商以保护伞的纵容感。
我记得当时大连也出台止跌令的政策,但是还是有允许房价下跌5%的一个幅度,不能出现大幅降价的情况。